你容許自己犯錯嗎?
你心中,有一個可以犯錯的年齡嗎?
如果搜尋可以犯錯的年齡,多數落在20幾歲,或幾乎都在30歲以前。我們可能從小到大都被耳提面命不能犯錯,要做乖孩子、好孩子、聽話的孩子。但出社會後,卻一堆人說,年輕人應該勇於犯錯。
被禁止犯錯的年紀,被允許犯錯的年紀,幾乎是無縫的,這樣,要怎麼樣知道,如何犯錯呢?
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,很多人可能知道,就是政治行業。
當時,我們秉持著熱血跟青春,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,也犯了好多好多的錯。
我印象很深刻,有一次我寄信,似乎忘記改某個候選人的稱謂。因為是群發信,所以發現錯誤後,我向主管求救,主管要我不要慌,先釐清哪些地方有錯,然後一次修正,才能夠挽救。
當我清查了所有的錯誤,準備要寄信的時候,我在靠北OOO的粉專上,看到了我信件的截圖,被放上去大肆嘲笑,而截圖放上去的,就是那個被我打錯稱謂的候選人。
我很難過,但主管安慰我,沒關係,犯過錯就知道問題在哪,不用在意截圖的人,迴力鏢最後會回到他自己身上的。所以,我還是把信發出去,而那件事情,讓我被笑了一陣子,在那之後到離開工作的三年間,我也沒有再犯過任何一次相同的錯誤。
(題外話:最後那名候選人也沒當選,好爽,真的做人不要太刻薄。)
前陣子,我想要進修,需要找以前的老師寫推薦信。
我打開之前請姚人多老師幫忙寫推薦信,裡面的口吻我不忍卒睹。
天哪,那是我嗎?
那個沒禮貌的用語,那個好像老師有義務要幫學生準備推薦信的用詞,當時老師沒來尻我兩拳都算善良。而老師也真的善良,因為他幫我寫了4年的推薦信,換來我現在能夠順利地升學、求職。
我也很慶幸,很多時候看到朋友PO學生邀訪、邀請、邀任何事物,沒禮貌的信件時,我都會說:「誰無過去?」
大家都可能犯錯,而每個年紀都可以犯錯,只要大家善良一點,不要太刻薄,就會養成一個容許犯錯的社會。
---
前陣子去跟學弟妹分享人生經驗,我也很鼓勵學弟妹可以提問,或是寄信給我。會後聚餐,有些學弟妹也一起,老師鼓勵他們勇於提問。老師說:
「這堂課近幾年在開的可能性不高,因為邀請來的學長姐其實都很忙,也有點是看老師跟老師現在所在的位置的面子上來的,大家真的要踴躍提問,這些學長姐回來也都鼓勵大家寄信給他們,不要怕,就問。」
之前也有分享的,有大企業的人資長、科技大廠的副理等等,各行各業的校友,每個人都說:
「盡量問,別怕問錯。」
我想,這就是一種善良。
因為我們知道犯錯不是內建在台灣人的DNA裡,而讀得越高、越好,更不能被容許犯錯。
以前最常聽補習班老師說的一句話就是:
「錯一題,就從北一女變OO高中」
彷彿我們只要一個犯錯,人生就會完蛋,世界就會毀滅。
出社會後,也有很多雙眼睛在盯著。
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善良、無私的人,更多數會遇到刻薄的人,自己淋濕,也要讓別人濕的人大有人在。但我們不需要被這些人影響,也可以幫自己點播一首《夢醒時分》,告訴自己:
「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」
那些對生命沒有助益的,會讓自己陷入無盡自我懷疑的,就是大腦啟動的求生本能,要你撇除與遠離的人。
而我們永遠要跟自己說,犯錯不會死,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
幾歲都可以犯錯,差別僅在於要付出的成本多還是少。
年紀輕的犯錯,可能對社會的傷害不大,成本也比較低,所以社會比較會原諒,到不完全是因為年輕比較容易被容許,只是成本不高。
年紀漸長的犯錯,傷害可能就比較大。例如在公司的犯錯,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成長;在家庭內的犯錯,可能會傷害到另外一半;在社會上犯的錯,可能是法律層級的。
但我們還是可以犯錯,並且,要勇於承認錯誤,以及道歉。
而我要強調,這裡的道歉,不只是對外,更多要對內。
特別是對於過去那個不敢犯錯,犯了錯不肯原諒的自己道歉,釋放自己去接受錯誤,並且給自己修整的空間,然後,調整再出發。
--
聚餐的最後,我跟學弟妹說,明天就寄信,把你想問的,通通問出來。頂多就是沒有收到回覆,沒有問錯這件事情。
後來,我也收到了很多問題,每個都呈現了他們的直率,有時候有點天真,但就是很真實,而這些問題,我也會一一回答。因為我曾經在犯錯時受到別人的幫助,所以也希望大家都能容許他人犯錯。
犯錯,沒有年齡限制,只有敢不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