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跟我最好的朋友借過10萬。
那時,我被爸爸催著還錢。所以,我想了好久好久,制定了各種還錢的方式與時程後,跟朋友說:
「妳可以借我10萬嗎?」
而朋友二話不說,就借給我了。
而她特別去銀行領錢給我,不是在每日可轉額度下分批慢慢給。
我問朋友:
「妳不問我為什麼跟妳借錢嗎?」
朋友說:
「我知道妳應該考慮很久才開這個口,如果妳想說就說,不想說也沒關係。不用急著還錢,等妳有餘力再還我就好。」
我那時接過錢後,躲起來哭。
我不敢相信真的有人願意借錢給我,而我也為了自己終於有勇氣開口而感到感動。
—
我在去越南工作的時候,因為領得是美金,但還有助學貸款要還。於是,先跟爸爸借了10萬,並說明會加上利息等,在一年內付清。爸爸問了很多問題,最後才借給我錢。
而我從越南回來的第二天,爸爸就問我:
「欠的錢什麼時候要還?」
而我身上都是美金,換過來的匯率不高,決定等領薪水再還。從此,每一天我只要遇到我爸,就是問為什麼時候還錢。即使我解釋了薪水領到後我會每個月2萬2萬還,或者是等的約定的一年後,我可以雙手奉上,但我爸還是每天催我還錢。
最後,我只好跟朋友借錢,還了這筆錢。
還了那筆錢後,我告訴自己,此生再怎麼困難,絕對不要再跟比朋友還陌生的家人借錢。
——
我媽在40幾歲時,因為心臟關係,需要開刀。當時我們怎麼樣也湊不出20萬,於是向爸爸借錢。
媽媽的心臟手術很成功,手術完第二天,爸爸就問媽媽,什麼時候還錢。即使說明了好幾次保險申請需要時間,爸爸還是一直問,親戚也打來問,要媽媽不要欠錢。
媽媽非常傷心,覺得夫妻一場,沒照顧就算,連手術費已經用借的還要無情的催成這樣。最後,是妹妹跟朋友借了錢,一口氣還給爸爸。
而這也是媽媽下定決心離婚的導火線,
—
小時候,媽媽常因為入不敷出又要養我們四個小孩,常跟親戚們借錢。之後,媽媽總是找到機會就還一點,其他人的都還完了,而阿姨、外婆跟姨婆的錢還不夠。
離婚分配財產,媽媽第一時間就是登門拜訪,把錢還了。還完錢後,媽媽說:
「我覺得我好像放下了所有的擔子,真的不欠別人的了。」
是啊,越是貧窮的人,每天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高。突如其來的一場慢性病,可以讓全家散盡家財;老闆如果晚發薪水,可能催繳的帳單直接到期。等等等等,各種可能對一般人還好的問題,對窮人或弱勢族群來說,都是滅頂之災。
因此,當走投無路時,擺在眼前的可能只有3條路:借錢、險路以及死路。而多數人可能會選擇走險路,或是死路,選擇借錢的,反而相對困難。這是因為弱勢族群多數刻在腦海裡的就是不能麻煩別人,開口也不一定會獲得幫助等想法,讓我們面臨風險時,更容易被風險打倒,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
或許,那可能就是2、3萬的事情,但我們真怕借個錢把朋友都借沒了。
—
後來,我花了幾個月把欠朋友的錢還完了。而朋友只是跟我說:
「有需要妳儘管開口,不要客氣,不要憋在心裡。」
很多時候,選擇跟朋友開口借錢,已經是走投無路中,最艱難的選擇。我想,對於一個不太想要麻煩他人的人來說,可能鼓足了畢生勇氣,只希望能夠求得一個解決燃眉之急的機會。
可能,真的就那麼簡單,只是簡單的,想要活下去而已。
——
而我後來,再也沒找過爸爸借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