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分享多年前的旅遊經驗,至今他仍然氣憤不已。
才剛畢業的他們,手上沒有太多的錢。但大家又希望可以出國玩一趟,玩久一點,以後工作就沒有機會玩很長一段時間了。
於是,他們決定去日本玩六天五夜。
朋友興致勃勃地跟友人們計畫著旅程。
他發現,每天要走的景點相當的多,上午2個,下午2個,晚上1個+逛街。
而這之間,完全沒有吃東西的時候。
所以,朋友問了友人,要不要排少一點的行程,以及,美食行程如果他們沒有想法,要不要就自己來規劃?
友人們彼此看了一眼後,跟朋友說:
「行程沒有問題啊,這些景點看起來都是幾站的距離,很近啦。然後,因為這次要去玩的時間比較久,但我們不想花太多錢,所以,我們正想要跟你說,早上飯店早餐我們吃飽一點,然後帶泡麵跟蘇打餅乾去,這樣就可以節省吃飯時間還有錢,很棒吧!」
朋友聽了以後超傻眼,用著「你們是白癡嗎?」的眼神看著這些友人。
友人接著說:
「如果你真的很在意的話,那我們就挑2餐,吃拉麵跟壽司,這些日本特色料理就可以了吧?重點是去日本呼吸一樣的空氣,吃不吃不是重點吧?」
看著友人們很委屈的語氣,朋友氣到不想出發,但因為已經買了機票,不得已還是啟程了。
回來以後,我們問朋友如何。
朋友說:
「我去到那裏以後,行程一起走,吃飯時間我就自己去找餐廳吃,反正日本很多一人也可以吃的餐廳。每次吃完後繼續行程時,他們就會陰陽怪氣的說:『好好喔,錢真多,不像我們都只能吃蘇打餅乾』有夠煩,他們明明比我還有錢!把自己玩成這樣是想要幹嘛拉我不懂,但我才不要浪費機票錢去那裏吃蘇打餅乾。」
旅程回來,朋友跟友人們絕交了,友人們到處說朋友愛亂花錢所以很窮,但知道內情的我們,默默地在心裡發誓,絕對不跟這些人去玩。
後來,我們身邊也有朋友跟那群友人去玩,再也沒有吃蘇打餅的行程,美食饗宴排滿滿,打卡也打爆。
朋友看到以後,說:「他們可能覺得,我的經濟能力就應該只配那樣玩吧。」
帶著哀傷、悲憤,以及被歧視的不甘心。
之後每趟旅行,無論國內國外,朋友都會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。
朋友說:
「我是窮,但窮人的樣子不應該被這些沒有同理心的人給想像,我們也有尊嚴,也能享受。」
我第一次跟朋友出去玩的時候,堅持有一個晚上要去住溫泉旅館,吃懷石料理。
那時候我找到在京都一泊二食13,000円/人的旅館,大家也都同意,就是其它幾天住比較平價而已。
當然,當時我也有被某些團員碎碎念,覺得沒必要住那麼貴,以後有的是機會。
也有些不熟的朋友在那邊酸我鄉巴佬,太窮沒出過國,一次就要傾家蕩產。
但回來以後,團員多數都私下跟我說,好險我有安排那一天的行程,他們覺得這趟最值之一就是溫泉旅館。
我知道出國一趟不容易,也知道自己預算有限。
但預算之所以稱之為預算,就是在有限的金額內,可以給予個人自由運用的權力。
這個社會對於窮人、弱勢、單身者等等各種族群,貼上太多標籤與想像,彷彿在這些身分以下,就必須要做這樣的事情。
因此,我們社會常會覺得,窮人就應該吃飽穿暖就好,多餘的影音娛樂甚至出國旅行都是罪,應該褫奪他們的補助。
然而,正是對於未來有憧憬,才會有努力的目標。
如果我們永遠不給這些人有作夢的勇氣跟可能,那他們永遠沒有機會去幻想跟實踐。
一晚上的溫泉旅館不會讓我們需要賣器官,但卻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人的待客之道以及傳統禮儀形式。
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經驗,而我也認為這打開了我的視野,以及對於追求好生活的衝勁。
我很慶幸,朋友遠離了那些心中帶著歧視的友人;而我也能夠找到一群好友一起出國去玩、去體驗,才能成就現在敢作夢的我。
最後,我想說的是,當有人要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,那你就把他的手指折回去,並讓這些人遠離自己。